蘋果和惠普是老牌科技巨擘,eBay和臉書(Facebook)各在網路拍賣與社群網路雄霸一方,雖然都是矽谷名氣響噹噹的企業,股價表現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。蘋果和eBay股價扶搖直上,前景光明;臉書和惠普則跌得踉蹌,後市堪憂。
蘋果才剛在與三星的官司中得勝,除可能獲高額賠償金,往後也能更理直氣壯對其他競爭對手採取類似行動。加上新一代i裝置稍後將上市,讓人人都想搭上蘋果這班順風車。
股市分析網站Seeking Alpha 分析師克拉克(David Alton Clark)指出,蘋果資產負債表穩固、基本面強健,且就基本面而言,價值仍被大幅低估。蘋果股價現為公司自由現金流的15倍;本益比0.74;每股盈餘與營收季比成長率各為20%及23%;淨利潤率26.97%;淨資產收益率44.34%。沒有任何負債。
eBay 旗下行動支付事業PayPal是eBay成長的關鍵,這個事業已從2009年價值數億美元揚升至目前的70億美元。克拉克說,目前雖只有少數智慧手機用戶使用這項服務,但今後PayPal的用戶將高速增長。克拉克7月建議買進eBay,之後eBay股價已躍漲約18%。
eBay基本面有許多優點:淨利潤率28.66%;預估本益比17.25;價值成長比率(PEG)1.26;每股盈餘和營收季比各成長146%及23%。
臉書作為上市企業的表現諷刺地顯得「反社會」。自掛牌上市後,臉書市值已蒸發逾400億美元。
掛牌當天交易系統出包是最初的打擊,隨後令人失望的初次財報則是2次打擊。克拉克認為,今年底臉書股票大量釋出時,臉書將承受第3波打擊,屆時將決定這家公司的命運。臉書是家好公司,但絕對是個糟糕的投資。
惠普正處於轉型與再創新階段,顯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才能扭轉頹勢,加上執行長惠特曼承諾的多、做到的少,克拉克建議對這支股票「避如瘟疫」。惠普自發布上季財報後股價已跌10%,正準備向下測試52周平均線。
【2012/08/28 經濟日報】
在全球市值最高的20大企業中,美國上市公司就占14家,稱霸全球股市,表現為10年來最佳。這是因為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反彈,美企的盈餘成長快於其他地區的企業。
彭博資訊數據顯示,自2007年股市觸頂以來,蘋果(Apple)、IBM、富國銀行(Wells Fargo)以及另外4家美國企業也躋身全球20大企業之林,使榜內美資公司的數目因此增至14 家。
同期間跌出榜外的是總部在莫斯科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(Gazprom)、北京的中石化、里約熱內盧的巴西石油(Petroleo Brasileiro),以及位歐、亞洲的6家企業。除美企外,另兩家新入榜企業是總部設在澳洲的必和必拓(BHP ),和瑞士的雀巢(Nestle)。
連10季的經濟擴張和獲利成長,推升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3 月觸底以來大漲109%。全球20大企業中,美企上榜家數達2003 年以來最多。此一轉變反映新興市場的起伏波動,以及美國以創新來創造價值。
Marketfield資產管理公司重事長邵爾指出:「美國是地球球上能將偉大創意轉變成偉大事業的最佳所在。全球20大企業的名單出現變動的另一個原因是,先前市場追捧的明星企業掉到榜外。其中有許多與能源和新興市場相關。」
美企得以茁壯的部分原因在於歐洲發生債務危機。標普500 上周下滑0.5%至1,411.13點,自4年高點回檔,但歐盟Stoxx 50指數挫低了1.5%。
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徹底改變電腦產業的方向,現在蘋果告贏三星以後市值更衝上六千多億美元。沒有跟上腳步的個人電腦巨人如惠普 (HP)、戴爾 (Dell)都吃到苦頭,市值皆暴跌超過一半,這兩家電腦大廠迫切需要重新啟動。
從前惠普開創科技的新領域,是創新者群聚為偉大想法共事的地方。可是2007年以來惠普的市值掉了60%,剩下350億美元。這5年來惠普錯估情勢,讓投資人對它能否再起感到悲觀。這段時間惠普四處併購公司,花費超過400億美元,可是目前看來大部分都無實質用處。
國際策略暨投資集團分析師馬歇說,「只要想想他們 (惠普)毀掉的價值,就知道決策有問題」。把時間倒回2002年,時任執行長的菲奧莉娜不顧許多股東反對,強力推動惠普併購康柏電腦 (Compaq)。菲奧莉娜2005年卸任,之後兩任執行長也做了一些有問題的交易與投資。
惠普近一年前聘惠特曼出任執行長,拯救這家矽谷最名不符實的大公司。上周惠普第二季財報出爐,虧損89億美元創下公司紀錄。大部分的損失源自2008年收購的電子數據系統公司 (EDS)的帳面價值減記,顯示當初花130億美元收購實在是買貴了。
跟惠普碰到的麻煩相比,另一個PC巨人戴爾也不遑多讓。科技產業的潮流已經讓賣電腦成為最不賺錢且成長最慢的生意。
戴爾亦未認清事實,所以市值同樣少掉60%,剩200億美元。
蘋果過去9個月光是賣iPhone還有配件,就賺了630億美元,而這兩家電腦大廠的市值加起來比蘋果不到一年的營收還少。
iPhone與iPad對於電腦時代有兩大意義,第一是手持、觸控的電腦成為一股洪流,第二是雲端運算與「巨量資料」(Big Data)技術快速成長。雲端運算讓使用者用手持裝置連結資料中心使用軟體。巨量資料意思是是從現在線上生活 (工作、玩樂、購物、社群)的龐大資料中,抓取有用的資訊。
這次惠普與戴爾都想跟上腳步,因為比起個人電腦,發展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的服務,能帶來更高的利潤還有成長的契機。
重新啟動不是不可能,因為他們看到資歷比他們還老的大哥IBM從泥淖中站起。然而惠普需要相當的時間重新啟動,亦為惠特曼上任以來不斷重複強調的:「不要有任何誤解:我們離徹底好轉還有很長一段路」。
惠普27日股價跌37美分收17.21美元,為8年來最低;戴爾股價一度跌到11.10美元創3年來新低,收11.12美元。
【2012/08/28 聯合晚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