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化妝品業者紛紛轉向新興市場拓展營收,但也面臨如何為中國與印度等消費者量身打造新產品的挑戰。
歐睿信息諮詢公司(Euromonitor)預測,5年內全球化妝品產值可望增加640億美元,其中亞太地區的增加約占260億美元,拉丁美洲則占220億美元,合計約占全球增幅的75%。
該公司分析師莫希登說:「假如想分一杯羹,就必須擴大在這些地區的營運。我們預期新興市場的成長將十分可觀。」
法國化妝品製造商萊雅(L'Oreal)已在印度、墨西哥與印尼等國設立研發中心與工廠,並採取順應當地消費習慣的行銷與消費策略。
萊雅估計,2025年前印度每年每人的美容產品支出將從3歐元增加到10歐元(4美元到13美元),中國則是從12歐元增至57歐元。
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諮詢(Roland Berger)駐巴黎分析師杜索拉說:「大多數業者持續加強在新興市場的組織。設立研發中心有助於創新產品與行銷手法,並強化管理能力。」
企業若想滿足印度12億人口的新消費習慣,必須了解多數印度人喜歡在社區小型商店消費,而非超級市場。杜索拉表示,產品經銷與管道是一大挑戰,尤其是當地交易尚未現代化。
萊雅已嘗試用個人化且便宜的小包裝來販賣產品,定價只要幾盧比,已在印度75萬家小型商店發售。萊雅旗下品牌卡尼爾(Garnier)也利用印度原料來研發一系列特殊產品,並嘗試將產品線拓展至美髮與美膚品之外。
萊雅亞洲區總經理桑塞爾(Jochen Zaumseil)說:「我們目標是當亞洲第一的美妝業者,並成為新興中高階消費者的首選。我們預期業務未來10年將成長強勁。」
印度新德里、孟買與邦加羅爾等城市美侖美奐的嶄新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,可望替萊雅、蘭蔻(Lancome)、聖羅蘭(YSL)與契爾氏(Kiehl's)等品牌帶來美好遠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