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上半年,我對大陸、香港出口依存度跌至38.1%,創近年新低。經濟部昨(10)日表示,大陸近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,即俗稱「騰籠換鳥」,累及出口型台商生計,「出口依存度下滑,是必然的現象」。
我對陸港出口依存度(對陸出口金額占總出口的比率),首度在2007年攀上40.7%,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,下降至39.0%,其餘年度都在40%以上,惟今年上半年大舉下滑到38.1%,是近年少見現象,下半年出口也不樂觀,依存度可能跌到近8年新低。
財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出口總額1,468億美元,負成長4.7%,是亞洲鄰近表現最差的國家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對第1大出口地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,已下滑至38.1%,凸顯台灣出口大陸現況,面臨根本性改變。
這幾年,大陸一直穩居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地與出超來源地,在兩岸洽簽經濟協議(ECFA)後,更有部分人士擔憂,台灣出口獨沽大陸市場一味,恐怕會造成風險過度集中,不過,從近期數據來看,台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正在下滑。
經濟部官員表示,我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下滑,去年起就可看出跡象,今年則因大陸經濟受歐債風暴衝擊,影響台灣出口更烈。台灣真正必須關注的是,大陸的騰籠換鳥政策、產業結構轉型,已對我出口造成根本性影響。
官員指出,長期以來我對大陸出口,主要呈現投資帶動貿易效果,例如台灣子公司向台灣購料、購買機器,為台灣創造不少順差,自從大陸這幾年展開騰籠換鳥政策、更加重視培育內需市場後,壓縮出口型台商生計。
官員說,這些消失中的出口台商,正是造成台灣對大陸出口下滑的主因,只要大陸十二五規劃強調的「調結構」不變,自然牽制一大部分台灣的出口表現。所幸,去年還有ECFA早收清單幫忙,創造一些對大陸出口訂單。
去年上半年,我整體出口金額是1,541億美元,對陸、港出口金額是624億美元,由此計算出的對陸、港出口依存度是40.4%,該數額與去年全年對陸、港出口依存度40.2%,相去不遠。
【記者林安妮/台北報導】我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下滑,經濟部順勢扭轉長期「雞蛋壓在同一籃子」現象。經濟部表示,正研擬更細緻的「中長期提振台灣出口策略」,包括篩選潛力海外市場、加碼鼓勵企業轉向,以及細緻推銷台灣產品。
經濟部官員表示,全球經濟已陷入溫水煮青蛙窘境,歐債危機拖累全球經濟表現,比起先前國際金融海嘯,是「有過之而無不及」,金融海嘯時期,景氣快速失速,現在則漸漸失去活力,無法預測還要歷時多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