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FAO)公布,各地旱災頻傳刺激黃豆、小麥、玉米價格飆漲,使7月的全球糧食價格寫下2009年11月至今最大漲幅。FAO警告,若部分國家禁止糧食出口,2007至2008年的糧食危機可能重現。
總部在羅馬的FAO在9日說,追蹤55種糧食價格的指數7月漲至213.15點,與6月的200.8點相比大幅攀升6.2%,主要由穀物和糖價驅動。7月的穀物價格指數更比6月暴漲17%至260點,逼近274點的歷史高點。
指標性的玉米期貨9日盤中漲至每英斗8.2975美元的歷史高點,黃豆也在上個月23日站上空前新高,小麥自6月中旬以來已暴漲47%。
3種穀物年初至今的漲幅傲視標普GSCI指數追蹤的其他大宗商品,甚至超越全球股市和美國公債。
研究業者SovEcon說,受罕見熱浪、降雨稀少衝擊,美國逾半數的州已被農業部列為災區。在此同時,旱災的打擊,可能讓俄羅斯小麥收成比去年同期短少達28%。
穀物市場近來攀高,部分原因是擔心黑海地區、特別是俄羅斯,會因收成短少而實施出口禁令。
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安(Abdolreza Abbassian)說:「局勢有可能發展成2007到2008年面臨的情況。」
回顧2007至2008年,高油價、生質能源用量增加、惡劣的天氣、出口政策限制等因素推升穀物期貨價格飆升,使埃及、喀麥隆、海地等地引爆激烈的示威。
糧食價格指數曾在2011年2月攀至238點的高峰,促成中東和北非掀起阿拉伯之春革命。
目前指數雖仍低於高峰,卻已超越2007到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準。
不過阿巴希安也指出,現況與2007至2008年大不相同,因為當時油價處於空前新高,加重農夫的成本壓力。
他認為,現階段的稻米供應充沛、經濟成長緩慢,應有助於紓解糧價攀高的壓力,但主要還是得觀察美國收成的情況,以及往後幾個月的需求情況。
FAO通常不公布7月的糧價指數,這次因市況特殊而打破傳統。
墨西哥、中東國家大手筆購買,小麥、玉米7月以來漲50%,大豆漲20%。
2007年糧價飆漲在好幾個國家引發暴動,五年後的今天,美國半世紀多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造成全球糧價上升,糧食進口大國為了防患而搶購,更加激化糧價飆勢。
美國農業帶乾旱推高玉米、大豆、小麥價格之際,許多政府沒有行動,希望市場終將和緩,但2007年吃足「玉米餅」暴動之苦的全球第二大玉米進口國墨西哥上周按捺不住,大手筆購進玉米151萬6000噸。
黑海地區的乾旱加重作物欠收之憂,於是中東國家也搶入市場,伊朗、阿爾及利亞、約旦本周相繼大購糧。
為美國和歐洲政府提供戰略諮詢的美國智庫「大西洋委員會」主任法姆表示,天災加人為搶購,連鎖效應已經出現。具體表現是小麥價格7月初以來勁漲將近50%,玉米和大豆分別上漲50%、20%。
作物歉收和糧價飆升,影響深遠,因為玉米不只直接是人類三餐所需,也是產肉牲口的飼料,同時也是乙醇原料。多國政府為了達成走向生質燃料、減少倚賴化石燃料的目標,乙醇需求強勁。
2007年08年,油價上揚,推高化學肥料等產品的生產成本,加上商品市場的投機風,以及主要農業國限制出口,許多窮國出現糧食緊急情況,埃及、莫三鼻克、墨西哥等地爆發暴動。
聯合國糧食/農業組織 (FAO)今年稍早淡化問題,但9日承認風險。FAO資深經濟學家兼穀物分析家阿巴希安表示,「價格可能進一步上升,情況可能像2007年08年那樣發展」。FAO的「糧食價格指數」每月追蹤穀類、含油種子、乳品、肉類、糖的價格,該指數下降三個月後,7月比6月上升6%。
乾旱肆虐全球重要糧區。糧產大國俄羅斯、烏克蘭、哈薩克為長旱所苦,可能禁止出口以壓低國內市場的價格。
澳洲和印度也受極端氣候折磨。占全球大豆貿易60%的中國豬農,已經面臨飼料漲價,大豆粉本月衝上每公噸4048人民幣的歷史新高。
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歐洲部分地區也未能免害,西班牙今年小麥收成預測比去年銳減四分之一,境內穀物存貨甚低,只夠撐到8月底。
【2012/08/10 聯合晚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