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儘管南韓經濟規模遠不如日本,且對日本有鉅額的貿易逆差,但南韓企業已搶進向來由日本對手占有優勢的領域,包括消費者電子產品、半導體和汽車等,已威脅日本企業的領導地位。

韓國時報報導,南韓企業在日本對手的競爭下,近來已展露自信,例如三星電子等部分業者,讓Sony和東芝等日本對手在電視、手機和電腦記憶晶片等主要市場備受威脅。

日本產品過去被認為較精緻和可靠,南韓產品則被視為較廉價、較有投機取向。

高麗大學教授張世真說,如今南韓企業領導品牌產品愈來愈精良,相較下,日本企業的產品則被視為普通和差強人意。

他說,在李建熙果斷、王朝式的領導風格下,使三星在適應市場變化和探尋新機會時,速度比日本對手快,也更有決心,另一方面,Sony的專業高層主管在關鍵時刻舉棋不定,使其無法因應多變的環境,面臨挫敗。

張世真說:「三星將獲利回饋給員工當作獎金,以刺激並獎勵員工,讓他們願意為公司發展奉獻時間和精力,加上渴求成功和肯做的精神,使三星成為全球科技業者的領導者。」

南韓現代汽車集團和日本汽車巨擘豐田間的競爭雖仍差距甚遠,但現代推出較便宜、燃油效率較高的車款,獲得信用緊縮的歐美駕駛人青睞,目前在全球汽車品牌等級的勢力愈來愈強大。

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小林秀雄說,如果現代在全球化、生產和領導力共3方面追求創新,最終將可望趕上豐田的領導地位。他說,在董事長鄭夢九的帶領下,現代已成功全球化,美國、俄羅斯和捷克的建廠計畫也是在鄭夢九的主導下通過。

小林秀雄指出,現代的模組製造能力是其強項之一。現代已和旗下的零件設備商現代摩比斯(Hyundai Mobis)合作設立1個模組生產系統,該公司讓現代可用1個模組生產各種不同的車款。

由於在海外大獲成功,南韓6大工業領導業者的市值已超越日本對手。根據新韓投資公司資料,以上周收盤價計算,南韓半導體、顯示器、煉油、營建、鋼鐵和造船工業的領導業者,市值已超越日本對手。

全球晶片製造巨擘三星電子市值達198.55兆韓元(1,757億美元),遠高於市值16.59兆韓元的東芝;南韓顯示器巨人樂金顯示器(LGD)市值為9.3兆韓元,超越市值從去年底的11.25兆韓元暴跌至3.35兆韓元的夏普。

分析師說,南韓企業拜海外市場的亮眼表現之賜,進而吸引投資,但日本長期以來的的經濟遲緩,則使企業逐漸衰頹。

不過,南韓和日本的貿易失衡仍對前者造成壓力。去年南韓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達266億美元,其中機械零件所占比率高達80%,主因是2國有技術差距。

專家說,南韓業者須加碼投資研究和開發,研發自有技術,而不是依賴日本業者。

但南韓經濟規模仍遠遠落後日本。南韓國內生產毛額(GDP)為全球第13高,不如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經濟體日本。

【2012/08/20 經濟日報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iijin888 的頭像
    biijin888

    Biijin888

    biiji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