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/文/王俊忠】
截至7月,台灣的出口已經連5個月衰退, 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變動率雖然已經連續 10個月上升,但升幅卻縮減,景氣燈號連續8 個藍燈又未見景氣好轉的訊息;股市在7月底 還下跌至接近今年低點,難道經濟就這麼沉 沒在谷底而一蹶不振?台股去年初的高點修 正以來,至今時間約已經超過18個月,景氣 會持續低迷下去?難道景氣已經沒有高低起 伏而不再循環了?
歷史經驗中找答案
股票市場的心理特性是:跌時看跌,漲時 看漲。相對低點是悲觀氣氛瀰漫,相對高點 則是持續樂觀;在經濟數據低迷、股市不振 的時候必然是悲觀氣氛瀰漫,但投資的判斷 不能因市場氣氛而失去理性,還是必須依照 數據來解讀推論。
回到過去景氣循環的歷史經驗去找答案, 現在看似沉沒在谷底而一蹶不振的經濟是否 真的特別低迷?台灣過去的景氣循環平均收 縮期大約15個月,如果計算景氣燈號停留在 黃藍燈及藍燈的時間,過去的經驗從10個月 至17個月都有,台股去年高點至今是第19個月 ,但是景氣燈號停留在黃藍燈及藍燈區是10 個月,其實在歷史經驗裡還是合理的時間範 圍。
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時期,景氣綜合判斷 分數都達到最低的9分,2001年有連續3季的經 濟負成長,最低的經濟成長率是-4.11%;2008 年至2009年有連續5季的負成長,最低經濟成 長率達到-8.56%;現在即使連續下修經濟成 長預估值,不論經濟成長率是保3、保2或保1 ,年度經濟成長率數字還是正值,可能只有 第2季是微幅負成長,最低的景氣綜合判斷分 數是13分,比起過去的景氣衰退,這次並不 是特別差。
每次的景氣低迷各有不同理由,有時候是 過度投資後的泡沫,如:2000年網路泡沫、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泡沫;有時候是金融危機 ,如: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。但不論是甚麼 原因,不論當時如何低迷,最後仍會走出景 氣谷底。
這次有歐洲的金融危機,美國的復甦緩慢 ,加上中國經濟走緩,在媒體訊息的渲染之 下或許造成股市投資人心理層面的壓力,但 實質上比起過去的景氣低迷情況,在景氣數 據來看並未特別低迷,也沒有改變過去景氣 循環的經驗。
再思考一個問題是:股價指數的低點出現 的時間,會發生在整個景氣低迷期間的初期 、中期、或是末期?金融海嘯期間2008年至 2009年共出現17個月黃藍燈及藍燈的景氣燈號 ,股價指數的低點出現於過程中的第8個月, 是景氣低迷期間的中段左右。
2000年網路泡沫期間同樣有17個月的黃藍燈 及藍燈,股價指數的低點出現於第11個月, 是景氣低迷期間的中後期;目前的景氣燈號 已經連續8個藍燈,一般研究機構預估下半年 可以逐漸好轉而使景氣燈號脫離藍燈區,意 味景氣循環的過程在今年第2季至第3季之間 已經走到景氣谷底區的中後期,股價指數可 能已經看到相對低點而有逐漸好轉的機會。
別被負面訊息嚇跑
每次景氣谷底區總是不斷出現壞消息打擊 投資市場的信心,而股市也在不斷的負面訊 息衝擊之下而落底;目前官方仍持續下修經 濟成長率,出口連續負成長等訊息,或許讓 股市顯得悲觀,但如果回頭看看上述這些過 去景氣循環的經驗,即使景氣還沒有起色, 但卻可能已經接近即將逐漸好轉的時間,股 價指數的低點也可能已經看到或是很接近, 以過去景氣循環的統計來看,或許已經接近 黎明的曙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