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,英荷消費產品巨擘聯合利華(Unilever)在執行長波曼(Paul Polman)帶領下,毅然決定策略大轉彎,無視股東對於財報的殷切期望,轉而投身環保與社會關懷的長程計畫。
旗下產品包括多芬香皂、立頓紅茶與Ragu義大利麵醬的聯合利華,秉持行善將帶來獲利的信念,與聯合國攜手推廣孩童洗手的衛生概念,並與其他業者聯手防堵非法盜伐。
波曼上月接受訪問時說:「我們不再參加像老鼠賽跑般無意義的每季財報競爭,我們不再為股東做事,我們為消費者工作。我們專注於企業的使命,而股東將從中獲得報酬。」
聯合利華的企業宗旨轉向,反映出愈來愈多企業體認到長程計畫的重要性,以及企業未來的競爭力仰賴其永續經營性—經營企業而不傷害或耗竭自然資源。
2008年11月聯合利華推行永續生活計畫後,股價已大漲1倍,上季銷售成長也優於分析師預期,主因是中國的清潔與個人護理產品需求殷切,使聯合利華獲利得以超越勁敵雀巢(Nestle)。
有人批評聯合利華的經營哲學太過理想主義,波曼反駁說:「社會若瓦解,企業就無法生存,認為企業可以袖手旁觀社會的問題相當愚蠢。所以這完全不是理想主義,我們所有行動都跟企業的目標息息相關,與品牌也唇齒相依。」
對聯合利華來說,旗下的力寶肥皂(Lifebuoy)品牌是推動永續發展、企業責任與銷售的前鋒。這款肥皂歷史悠久,創始人利華兄弟1894年在英國創造並發售這款肥皂,最早宗旨就是推廣洗手以防範傳染病。
早在2012年前,力寶肥皂就是該公司銷售成長最快的品牌之一,聯合利華並攜手聯合國推廣「世界洗手日」,吸引全球2.5億人共襄盛舉。
波曼希望藉洗手來防範肺炎與腹瀉等疾病,拯救6億名5歲以下的孩童,這種崇高理想也對企業有利。
他說:「力寶肥皂賣得愈多,就能發起更多洗手日、接觸更多民眾;民眾接觸的愈多,就能賣更多肥皂。」
被波曼視為金雞母的產品還有無需瓦斯與電力的濾淨(Pureit)家用淨水器。他說:「這就宛如飲水器界的行動電話。我們推廣潔淨飲水、提倡衛生,但我們是用品牌來推。這不是利他主義,只是常識而已。」
聯合利華與競爭者都進軍新興市場,但自認商業策略迥異於其他對手,目標在於解救欠缺潔淨飲水的全球25億人口,以及10億飢餓人口。該公司的永續計畫也放眼至2050年,屆時全球人口將攀升至90億人。
波曼認為,企業應著眼永續經營,因為政治環境惡化,聯合國在巴西高峰會達成的永續協議成效不彰就是證明,而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或相關的貿易協議也遲遲無法敲定。
波曼說:「企業須扮演更積極角色,這對我來說無庸置疑,企業說政府應該做這個、做那個都嫌太晚。」他認為與其靠各國政府達成協議,由企業或非政府組織結盟來做更有效益。
波曼表示,過去3年來聯合利華已減少50%的碳排放、研發節省能源的低溫水用洗潔劑,並採用永續且新穎的農業技術,減少招致氣候暖化的碳用量。為了對抗釀成全球暖化17%的非法盜林,聯合利華也加入業界聯盟,同意在2020年前不會販賣助長非法盜林的產品。
他說:「專注做正確的事,把消費者擺中間,股東最終也會受惠,但股東不是主要目標。」
(取材自路透)
【2012/11/26 經濟日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