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特汽車(Ford)日前宣布一系列人事調動,北美部門總裁菲爾德斯(Mark Fields)將從12月起接任營運長,成為福特的第2號人物。他曾力挽福特在美洲的衰頹之勢,避開了金融危機時期其他美國同業接受政府紓困的命運。外界普遍認為,51歲的菲爾德斯是最可能在執行長穆拉里(Alan Mulally)退休後,扛下福特這塊老招牌的人選。
儘管福特執行董事長比爾‧福特(Bill Ford)強調,這些調動是為了培養更強大的團隊,以因應2014年底穆拉里退休後的新局面,沒有其他意涵。但菲爾德斯過去的成績有目共睹,更是處理當前歐洲銷售困境的最佳人選。
菲爾德斯2005年接掌福特北美部門時,北美部門與整個公司的表現都一團糟。他帶領美洲部門大幅瘦身,關閉16座工廠、裁減逾3.9萬名員工。從2006到2008年,福特共虧損301億美元,但過去3年來總計獲利295億美元,其中大半來自已成公司獲利引擎的北美部門。
現在他必須帶領福特經歷另1波業務精簡,執行先前宣布關閉3座歐洲廠的指令、遏止歐洲部門未來2年預期達30億美元的虧損,並在歐洲大陸銷售低迷的情況下,設法在5年內讓該部門重返獲利。
菲爾德斯成為營運長後,將接替穆拉里主持福特的每周業務計畫評估會議。在穆拉里推動的所有措施裡,這場每周召開的會議可能對改變福特營運方式擁有最大的影響力。穆拉里說,他仍會參與會議並「幫幫忙」,但菲爾德斯必須自己掌控會議。
TrueCare公司市場情報部門副總裁托普瑞克(Jesse Toprak)說:「菲爾德斯被任命為營運長是很自然的選擇。他是很出色的策略家,對福特的所有層面都有很深的瞭解。」
然而這位從1989年加入福特後、一路向上竄升的紐澤西州小子,其實走了條不太尋常的道路來展現自己的能力。
菲爾德斯在1998年成為福特所掌控的馬自達(Mazda)歷來最年輕的執行長。而且當2002年接掌福特旗下豪華車廠Premier Automotive、開始出沒於被稱為「玻璃屋」的總部時,無視周遭保守的氛圍,頂著顆1980年代流行的烏魚頭(mullet),招來他很快將因此被解雇的評語。但他卻在紐約汽車展上發表新車款時,以「你對要詢問我有關這個髮型的問題嗎?」向媒體開玩笑,作為開場白。
此外,在掌管北美部門時,他與讓福特避免破產的功臣之一─當時的財務長勒克列(Don Leclair)─就像2頭對峙的公牛般互不相讓。根據今年稍早出版的「美國標竿:穆拉里與拯救福特的奮戰」(American Icon: Alan Mulally and the Fight to Save Ford Motor Company,暫譯)一書,在2006年1場高階主管會議中,勒克列要求菲爾德斯縮減開支,兩人在會中對彼此咆哮;菲爾德斯說「如果是你掌管這該死的業務,就不會這麼做」,勒克列則大喊「你最好照我說的做」。
就如比爾‧福特所強調的,菲爾德斯並非穆拉里唯一的接班候選人。同時被調任為北美部門總裁、接替菲爾德斯原職的亞太部門總裁韓瑞麒(Joe Hinrichs),以及被任命為公司行銷長的法利(Jim Farley)等,都是角逐福特大位的可能人選。
汽車研究中心(CAR)名譽董事長柯爾(David Cole)說,福特有非常精明且具行動力的董事會,如果菲爾德斯未能符合他們的期待,他們將毫不猶豫的選擇其他人。
(綜合外電)
【2012/11/26 經濟日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