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韓國就業率雖然高,但是,多為低薪臨時工,韓國失業率算偏低,是因為沒有計入放棄就業的失業者所帶來的錯覺,韓國人的購買力雖然高,但是家庭負債也年年創新高,美麗的數字背後,是藏著什麼樣的真實呢?
■Youth unemployment has reached crisis proportions, with more than one in five people between 15 and 29 out of work, according to a survey.
在韓國進入「20-50俱樂部」後,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的統計,韓國的人均年薪購買力首度超過了日本。
韓國的人均年薪是2萬9,053美元,而日本是5萬1,613美元,韓國其實只有日本的56%,但在反映匯率與物價後的實際購買力,韓國的人均年薪是3萬5,406美元,而日本是3萬5,143美元,高出了263美元。
同樣也是OECD的統計,韓國就業率在OECD國家中僅次於挪威排名第二,就業增加率排名第四;而且韓國去年的失業率是3.4%,情況算相當良好,至少比台灣好。
高低薪差距4.7倍
但若仔細分析就業情形,韓國在25-54歲的勞動力中,臨時工的比率為19.3%,高薪與低薪的工資差距是4.7倍,是OECD中僅次於美國差距第二大的國家,在職工總數中,工資不及中等工資60%的低工資比率是25.9%,則在OECD中是最高。
也就是說,韓國就業率雖然高,但多為低薪臨時工,韓國失業率雖低,是因為沒有計入放棄就業的失業者所帶來的錯覺,在韓國賦閒在家的年輕人年年創新高,到2012年初已破200萬人。
韓國實質購買力贏過日本,是用家庭負債換來的,不是因為薪資成長;韓國的家庭負債年年創新高,而韓國銀行更是每季都要出面警告一番:家庭負債進入危險區!
漂亮的數據背後是殘酷的現實:就業形勢嚴峻,家庭債務持續增加,物價漲勢不減,讓韓國有工作但被歸類為貧困階層者是日益增多。
依據韓國開發研究院(KDI)的報告,有工作,但仍處於貧困的家庭比率,從1996年的6.5%上升到2011年的8.5%。
有工作,卻無法脫貧,是因為低薪工作增加,因此找到工作也很難擺脫貧困。韓國統計廳曾統計,韓國有超過一半的上班族,每月收入是不到200萬韓元(約合新台幣5.26萬元),而一家4人家庭每月最低生活費是149.5萬韓元,每月領取不到200萬韓元的薪水,在扣除稅額與勞、健保費用後,連維持最低生活都很勉強。
就現實面來看,因為就業不易,不少大學畢業生願意擔任「體力工」,在韓國有不少大學生到韓式三溫暖做「搓澡工」。搓澡工,顧名思義就是幫客人搓澡。韓國的三溫暖,從早期叫澡堂開始,都有幫客人搓澡的搓澡工,多是年紀較大、有體力的大叔或大嬸,近來2、30歲的年輕人開始變多。
別小看幫人搓澡的工作,不是誰都能做的,至少在韓國是得受到訓練,學得一手的搓澡技巧後,才能得到這份工作,而且在韓國還有專門教授如何搓澡的培訓班,要受訓3周。
搓澡工不乏高學歷
總之,就像台灣大學生也願意去應徵清潔工般,在韓國沒有工作的大學生,也開始願意到「澡堂」幫人搓澡,雖然工時較長,每日工作12小時,但是,月薪在200萬韓元以上。
就業率、失業率,不管是什麼率,所呈現的都只是部分事實,永遠不會是真相。
- 2012-09-16 01:11
- 工商時報
- 【譚淑珍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