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■大陸「90後」(1990年以後出生)的一代,今年正式進入職場,8月這些職場新鮮人領到人生的第1份薪水。一項對20名90後職場新鮮人的抽樣調查顯示,只有0.8%的比例對人生第1份薪資表示「夠用,而有51.6%的職場新鮮人是「月光族」,另有25%還在「啃老」(靠父母長輩接濟)。

     大陸的媒體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,針對20多位來自不同行業的「90後」職場新鮮人,進行隨機訪談發現,「90後」的第1份薪,多在1,500~1,800元人民幣(下同)之間。在對第1份薪水的花費中,如孝敬父母、支付房租、犒勞自己、請朋友同事吃飯等,都是用錢的去向。

     90後 薪水很捨得花

     訪談還發現,當被問及薪水是否夠花時,20多個人中,「勉強支撐」與「月光族」各佔一半,只有1個人表示錢夠用了。有不少人儘管領到薪資,但沒幾天就花光了,還得繼續啃老,向父母伸手要錢。

     大陸新一代的職場新鮮人,對於薪資的使用概念是如此,那將時光例流到50、60年代,又是怎麼個情況?

     大陸的新聞媒體指出,經過半個世紀,尤其是近10年大陸經濟的發展,人們對金錢觀發生巨大變化。

     以上海為例,「50後」的第1份工作,大多是國家分配,那個時代的零售業並不發達,沒有遍地開花的便利店,也同樣不存在時尚品牌雲集的百貨商場,但經歷過貧窮、饑餓的「50後」,卻養成保守的消費習慣,相較於「花費」,他們更願意「存錢」。

     「60後」比「50後」經濟較為寬裕、生存壓力略小,也沒有「70後」、「80後」購屋租屋的壓力。

     第1份薪資根據職業的不同而有差異,但整體來說,差異並不大;在剛剛工作時,有的還能享有免費食堂、免費宿舍的待遇,還有點延續大學時代集體生活的意思。有不少家庭的「老大」,延續了「60後」貼補家用的習慣。

     對於「70後」來說,第1份薪資用來幹啥?差別開始擴大,找個70、71年的與79年的人,可能生活方式完全不同,所以第1份薪資貼補家用的觀念開始淡化,且花錢的選擇比起上兩代人極大地豐富了。

     很多人賺錢準備繼續出國深造;有遠見的,在家人的幫忙下買了套房,日後證明這個決策無比英明;也有人給自己的電腦升級換代,徹底告別486時代。

     回顧「80後」的第1份薪資,可以發現,當大學文憑變得「滿地雞毛」,當全國房價變得「遙不可及」,當出國留學成為一種時尚,當房價從4位數直接升至5位。這個時代的職場新鮮人,沒有90後的瀟灑,沒有50後的愜意,80後的第1份薪資,似乎在宣告這是「無奈的一代」。

     關於「90後」,這些剛進入職場的新一代,流傳著兩個經典的段子,「70後」說:「工作狂都是我們」。「80後」則調侃:「我們,拒絕加班!」「90後」很淡定:「我們,拒絕上班。」

     透支沒關係 回家啃老

     關於消費問題,踏踏實實的「70後」說:「我們有存款」;而購屋、買車「壓力山大」的「80後」則很無奈說:「我們有負債」;「90後」們說:「我們有老爸!」

     在消費觀念上,「90後」享受「活在當下」的滋味,他們捨得花錢、甘當「月光」,主張個性化消費,不再盲目追隨名牌,他們的第1份薪資少有結餘,不透支已是萬幸。

  • 2012-09-16 01:10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【吳瑞達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iijin888 的頭像
    biijin888

    Biijin888

    biiji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